【線上虛擬打擊樂團——璃Band】
2018年由一位姓孫的作者所創作出來之虛擬藝人團體,角色分別人設為當年曾經大一的孫春璃(璃姐)與當年曾經高一的季建誠(江阿誠)。
人物設定為介於「動漫虛構角色」與「角色背後真實世界的人」之間的兩位虛擬藝人角色。
由於部分作品鼓勵學生族大膽追夢、在傷痛之處安慰人的概念,屬於「勵志兼療癒系」的虛擬藝人角色形象設定。
至2022年止,已上架超過6張原創專輯到YouTube Music、Apple Music、KKBOX等各類音樂平台,未來將推出致學生族的教育心理類書籍及純屬虛構的小說,以及音樂授權、圖像授權等活動。
【孫春璃(璃姐)的小檔案】
[簡述]
人物設定為2020年大學三年級。
是創作出「璃Band」的創作者、作曲者、書籍作者兼「璃Band」藝人。
2018年原是虛構角色,後來成為孫作者在網路上的化名身份。
[音樂面]
雖然非音樂系、沒學過鋼琴,但學過10年打擊樂(朱宗慶打擊樂團教學系統+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),部分技術可應用到鋼琴上。
截至2022年已出版超過六張以應用打擊樂為主,搭配現代鋼琴、流行樂、管弦樂風之小型專輯到各音樂平台。
[心理勵志/讀書法書籍面]
曾經是一位班排中後,因長期體罰式教學與校園孤立環境而失去學習熱誠的國中生,大學卻在資訊管理系多次拿下全班第一名。
走出陰影後,將過去經歷、曾幫助過的個案化名後、心理諮商書、讀書法書籍上學來的經驗與方法,透過「璃Band」再寫成相關書籍給有需要的學生族看。
【季建誠(江阿誠)的小檔案】
[簡述]
人物設定為2020年高中三年級。
是「璃Band」的成員、部分書籍作者兼「璃Band」藝人。
2018至今作為「季建誠」仍為「純粹的虛構藝人」。
2019後至今作為「江阿誠」在「讀書法」、「創傷經歷處理」相關書籍中,是多人的「真人真事」為了保護個資,在作品上的化名身份——也就是把孫作者曾經幫助過的各類個案中,印象深刻的幾位個案人生經歷,以及周遭特別要好的好友們的互動,都保護個資、匿名寫到這個虛構角色的人物設定裡面。
至於小說《我們的夢想Project》中的江阿建、《玻璃窗對面的你 2021翻修版》故事中的江建凱,大多場合皆為「為了劇情而存在的虛構情節」,僅少數部分就像「江阿誠」人設一樣——來自多人真人真事的寫入,只是這兩部作品畢竟是「虛構小說」,不同於「讀書法」、「創傷經歷處理」那種「必須真人真事」的書籍場合,一定會有大量改編,不可能全部都是真人真事。
[音樂面]
(角色設定|季建誠)沒正式學過音樂,曾經碰過一點爵士鼓,另外透過璃姐接觸到一部分的小鐵琴與電鐵琴。偶爾參與小說、音樂創作或合作。
(實際上|江阿誠)比起音樂活動,更頻繁的其實只是好朋友之間常見的假日活動。(例如:約讀書會、討論小說或自我成長書籍作品的創作)
[心理勵志/讀書法書籍面]
國小曾多科目不及格,長期面對打罵式教育卻依然努力。好不容易在高一拿到了班排二,一句「不是名校又不是第一名」,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,直接失去對於學習與生命的信心。
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逐漸成為「既能快樂做自己,也會一些讀書方法」的青少年。
上大學之後,為了鼓勵青少年找回讀書動機,或是避免他們為了成績太傷心,授權給璃姐創作相關書籍。
前提——保護個資,匿名身份為「江阿誠」。
附註
關於「讀書法」、「創傷處理」書籍
角色故事真實性
璃姐的故事完全來自於作者經歷,阿誠來自於多人真人真事寫入,其他化名角色來自於作者關心過的那些個案的保護個資。
關於「對話」
畢竟實際上只有一位作者,這些對話只是相較於「讓讀者直接看結論」、「作者直接教學或建議某方法」,為了讓讀者「容易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概念」所鋪下的「前述」,並非真的辦了研討會之類的「討論內容」。
但, 無論是討論內容所提到的「可用方法與建議」還是「所提及個案」,皆為「真實」。
例如:「如何擁有正面學習動機」這一塊,作者自身就在用,也推薦給作者的朋友群用。 至於「如何從『沒有一科擅長』到『在某專業領域上有一技之長』」、「建立『學習成就感』、『自信心』」也是作者給周遭他人建議後,周遭他人真的「情況有所改善」的例子,只是必須「個資保護」,所以完全匿名化處理,也就是無論姓氏還是名字都改。
關於「創傷處理」書籍提到的個案,大多來自於作者本人親自關心過的「那些個案」加以匿名處理,極少數來自於看過的心理學叢書上所舉例的個案。
關於小說情節跟現實對應的舉例
*僅舉例小說《我們的夢想Project》情節
*此小說本來就是「大多純屬虛構」,以下對照部分也只是「極少部分的劇情靈感來源」
例如:
部分參考現實、部分純屬虛構
劇情中的「僅二人讀書會」、「約去逛士林墊腳石、北投分館」的靈感,來自於真的曾經跟很要好的朋友約過「僅二人讀書會」,但,劇情中二人讀書會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「某些聊天話題」、「戀愛情節」仍然「純屬虛構」。
雖然劇情為虛構,但模擬自「上愛情相關心理學課程」中,講師所提到的「一些真實個案問題」改編進去
當時,該講師提及一些「拒絕溝通的問題原生家庭」、「無論再怎麼『理性談戀愛』,難免會有衝突產生,這些情侶們是如何透過他們團隊重新和好的」 等等,加以模擬改編寫到劇情裡面。
例如劇情中,江阿建的家庭狀態、張真儀跟江阿建的感情過程中,這兩位虛構角色明明已經「很理性的談戀愛」,仍在愛情中所經歷的「一些事情」。
但,實際上,虛構角色的一切戀愛關係與作者本人無關,仍屬虛構情節。